close

何時忘卻數不清、道不盡的煩與憂

少漁從此逝   懸寺寄餘生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本文引用自 http://hk.epochtimes.com/archive/Issue129/wsyy-129-1.html

天韻舞春風系列四:蘇軾《臨江仙》

「天韻舞春風」系列與您共同來談一談歷史上的一些經典文學作品,以及與之相關的名人軼事。或許在經過了歲月的錘煉、風雨的沖刷之後,再回頭看看歷史上走過的路,我們都會有一番新的看法和體認吧! 

這裏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宋朝名家蘇軾的另一首詞:「臨江仙」。 
這首詞是這樣的: 

「夜飲東坡醒複醉,歸來彷彿三更。家童鼻息已雷鳴,敲門都不應,倚杖聽江聲。長恨此身非我有,何時忘卻營營?夜闌風靜縠紋平。小舟從此逝,江海寄餘生。」 

這首詞寫於宋神宗元豐五年,這時蘇軾因為文字獄─-就是「烏台詩案」,被謫貶到黃州,在住處不遠開墾了一片荒地耕種,因為這片田地在城東門的山坡上,所以就叫「東坡」,同時也給自己起了個號,叫「東坡居士」;還在這裏蓋了房子,取名叫「雪堂」。 
這首詞記述,在一個深秋的夜晚,東坡在雪堂飲酒,醉後回到住處的情景。

「夜飲東坡醒複醉,歸來彷彿三更。」晚上東坡在雪堂飲酒,醉了又醒,醒了又醉,回到住處,好像已經是三更半夜了。「彷彿」兩個字,描繪出了東坡的朦朧醉態,「醒複醉」和「彷彿」兩句,也把快意夜飲的豪情,表達得淋漓盡致。 

接下來,寫東坡到家了的情景:「家童鼻息已雷鳴,敲門都不應,倚杖聽江聲」。在萬籟俱寂中,能聽到家童睡覺的鼾聲,敲了門也沒有回應。這時自己拄著杖站在江邊,聽著江水在寂靜中的湧動聲,而整個人,也溶入了這個廣闊的天地間,所有過往的榮辱得失都忘記了。 

「長恨此身非我有,何時忘卻營營?」在這裏,東坡則是歎息道:「最遺憾的是自己總是身不由己,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,到什麼時侯,才能不為功名利祿而勞苦奔波呢?」 

「夜闌風靜縠紋平。小舟從此逝,江海寄餘生。」夜已經深了,風已經停了,我的心也很靜很靜,連江面上的水波,好像都停止了流動。我也想駕著一葉小舟走了,將自己的餘生,寄託在這廣闊的江海中吧! 

東坡的才氣格調,雖然高曠雄奇,但他的仕途生涯,卻是相當失意的。他因為反對王安石的新政,幾次遭到謫貶,幾乎喪命。後來保守派取而當政,但因為他的過分耿直,也不受歡迎,所以他的一生中,長期都處在憂患失意之中。而「長恨此身非我有,何時忘卻營營?」實在是東坡這一生中,最深沉的歎息。 

人的一輩子,究竟有多少事,是可以完全由自己做主的?不僅是在生老病死上,由不得自己;即使是仁宗皇帝在見到東坡後,對他的才華驚歎不已,說:「朕為兒孫覓得宰相之才」。但東坡的一生,總是身不由己的遷徙流離,四處為家。想求得施展抱負的機會,也只是汲汲營營,終歸成空,最後只以文學家留名於世。沒有多少事情是自己說了算的,這好像是歷史上,真性情的人千古的歎息。所以縱使才華蓋世,也免不了還要產生「小舟從此逝,江海寄餘生」的歸隱念頭了。這兩句詞的背後,似乎有著無窮盡的心思,悠悠不絕。 

文/龍之台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ul3vul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